新時代新征程,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、民族復興偉業,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。2024年,我國工業經濟運行穩中有進,新型工業化邁出堅實步伐,工業體系全、品種多、規模大的優勢進一步鞏固。
展望2025年,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,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,不斷完善產業治理體系,加快建設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,將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注入強大動力。
工業經濟穩定增長
2024年,我國工業經濟運行延續回升態勢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2024年前11個月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.8%。工業和信息化部預計,2024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在5.7%左右,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基本穩定。
一系列精準有力的政策舉措相互呼應,彼此銜接,共同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。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、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分析,一方面,深入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,有效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,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,增強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性,為工業經濟穩定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;另一方面,針對不同行業特點和需求,制定差異化政策措施,有效激發經營主體活力。
“我國大力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,截至2024年12月13日零時,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整體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額超1萬億元。擴大制造業有效投資,國家產融合作平臺助企融資突破萬億元。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、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,一批核心技術攻關成果、關鍵通用基礎、標志性裝備產品實現應用推廣,產業轉移對接活動推動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地。”賽智產業研究院院長趙剛說。
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。工信部數據顯示,2024年,高技術制造業、裝備制造業快速增長,我國已累計培育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421家,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80個,新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1383家,完成12家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,178家國家高新區提質增效成效明顯。
據了解,2025年工信部將實施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,加強對工業大省運行調度和督促指導,引導各地因地制宜發揮優勢、奮勇爭先。研究制定建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投入機制的方案,加力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政策落地。
創新能力整體提升
2025年元旦,由東航C919執飛的MU721“上海虹橋—香港”定期商業航班開航。這是國產大飛機C919首次執飛滬港定期商業航班,正式開啟地區航線商業運營。
2024年,產業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,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。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點火成功,首艘大洋鉆探船“夢想”號正式入列,“嫦娥六號”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,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建成并首發成功,300馬力級無級變速拖拉機量產應用。目前,我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數量達33家。
據統計,截至2024年,我國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1.46萬家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557家。這些企業在技術研發、產品創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,推動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整體提升。
“科技創新成果在制造業、電子信息、生物醫藥等領域應用不斷拓展,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。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、中試平臺等創新平臺建設也取得顯著成效,為產業創新提供更加完善的支撐體系。”朱克力說。
據了解,2025年工信部將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。深入實施國家科技重大項目,創新攻關組織模式,盡快形成一批帶動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。建立完善高新技術企業、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、瞪羚企業、獨角獸企業等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。加強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,布局建設一批國家制造業中試平臺、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。
兩化融合持續推進
在山東東方宏業化工有限公司,浪潮云洲應用智能傳感器和智能診斷技術,提前預測設備故障并采取相應維護措施,使設備故障率降低90%,設備維護費用降低50%。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齊光鵬介紹,2024年浪潮云洲以數據要素為驅動,推進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,不斷向“新”求“質”。
2024年,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持續推進。趙剛介紹,我國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,加快推進“5G+工業互聯網”高質量發展,組織開展“5G+工業互聯網”融合應用先導區試點,全國“5G+工業互聯網”項目超1.7萬個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,累計培育700家高水平5G工廠。扎實開展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,已推進近萬家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。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,開展“人工智能+制造”行動,推廣智能化軟件應用,促進家電、手機等消費終端向強智能升級。
“人工智能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、智能化升級中最重要的變革驅動力量,目前已在研發、生產、管理全環節廣泛應用,涌現出上百種場景和模式,并形成兩條技術應用路線。”中國信通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所長劉默說。
據了解,2025年工信部將加快規上工業企業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全覆蓋,面向重點行業“一業一策”制定數字化轉型指南,用3年時間建設200個高標準數字園區。推進工業5G獨立專網建設,壯大多層次系統化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。實施“人工智能+制造”行動,加強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研發布局和重點場景應用。(財經日報)